【胶卷】柯达 Kodak
柯达的历史
在1880年,乔治·伊士曼(George Eastman)在纽约州罗切斯特市(Rochester, New York)的阁楼里开始了他的摄影实验。这位银行职员出身的发明家,用自己微薄的薪水购买化学试剂,夜以继日地研究干版摄影技术。他的执着最终催生了一个影像帝国——伊士曼柯达公司(Eastman Kodak Company)。
干版革命与胶卷诞生:1884年,伊士曼成功研制出卷状胶片,取代了笨重的玻璃干版。1888年,他推出第一台柯达相机(Kodak Camera),售价25美元,预装100张胶片,并以广告语“你只需按下快门,剩下的交给我们”(You press the button, we do the rest)奠定摄影大众化的基础。
彩色胶卷的里程碑:1935年,柯达推出全球首款商用彩色胶卷柯达克罗姆(Kodachrome),其鲜艳色彩与高稳定性成为专业摄影师的宠儿。1963年,肯尼迪遇刺、阿富汗少女等历史性瞬间均通过柯达胶片定格。
技术霸权与市场统治:20世纪60年代,柯达占据全球胶卷市场80%份额,1975年更发明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,却因担心冲击胶片业务而将其雪藏。
柯达相机
1. 民用相机:摄影大众化的推手
- 布朗尼(Brownie):1900年推出,售价仅1美元的廉价相机,让摄影走进千家万户,销量突破15万台。
- Instamatic系列(1963):使用126胶卷盒设计,简化装片流程,十年销量超5000万台。
- 一次性相机(1980年代):如柯达FLASH系列,内置39张胶卷,成为旅行摄影的便捷选择。
2. 专业设备:影像工业的基石
- 柯达克罗姆(Kodachrome):1935年推出的反转片,以厚重色彩和极致细节成为摄影界的“圣杯”,2009年停产,
- 工业与医疗胶片:如CT感蓝胶片(Computed Tomography Blue Film)、X光胶片(X-ray Film),至今仍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。
3. 失败的开始:光盘相机与数字转型迟滞
1982年,柯达推出光盘胶片相机,试图用15张胶片盘取代传统卷轴,但因画质不佳、冲洗成本高而失败。2000年,柯达虽推出EasyShare数码相机系列,但错失转型良机,最终在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。
柯达胶卷
1. 黑白胶卷:颗粒与诗意的辩证
- Tri-X 400:高宽容度与粗颗粒,成为纪实摄影的经典,适合弱光与动态场景。
- T-Max系列:采用T-Grain技术带来细腻颗粒,T-Max 100以“世界上最细腻的黑白卷”闻名,T-Max 400则是对传统Tri-X的补充。
- Plus-X 125:中速负片,适合人文与街拍,颗粒适中且宽容度广。
2. 彩色胶卷:商业与艺术的平衡术
- Portra系列:低噪点、高解析力,人像与风光的万能选择(如Portra 400、800),色彩自然且肤色还原精准。
- Ektar系列:高饱和度与极致色彩,Ektar 100是风光摄影师的首选,颗粒细腻且反差适中。
- Ultra Color系列:高感光度与暖色调,适合夜景与创意摄影,色彩呈现浓郁的胶片质感。
3. 特殊胶卷:实验与情怀的载体
- Kodachrome(1935-2009):停产十年后,其复古质感仍被胶片爱好者追捧,侧光下可见乳剂层立体感。
- Ektachrome E100系列:反转片中的“色彩诗人”,适合商业与艺术创作,E100VS以高饱和暖色调著称。
4. 工业与医疗胶片
- 柯达工业探伤胶片(如AA400、R400):耐高温、抗静电,用于无损检测与工业射线照相。
- 医疗X光胶片:如Kodak Ektaspeed系列,高分辨率与低灰雾,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。
2013年破产重组后,柯达转向商业印刷、包装材料等领域,同时重启胶卷生产。2024年,柯达与华为合作推出NFC胶片同步功能,试图在数字时代延续情怀。
在产在售胶卷参数(截至2025年2月)
胶卷型号 | 感光度 | 颗粒特性 | 色彩风格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---|
Kodak Portra 400 | ISO 400 | 细颗粒 | 低噪点、自然肤色 | 人像、风光、日常记录 |
Kodak Ektar 100 | ISO 100 | 极细颗粒 | 高饱和度、浓郁色彩 | 风光、街拍、艺术创作 |
Kodak T-Max 400 | ISO 400 | 极细颗粒 | 高对比度、中性灰 | 纪实、夜景、商业摄影 |
Kodachrome 64 | ISO 64 | 极粗颗粒 | 高密度、厚重质感 | 复古风格、艺术实验 |
Kodak Ultra Color 400 | ISO 400 | 平衡颗粒 | 暖色调、高解析力 | 室内人像、创意摄影 |